王淑芬
走在華沙的老街,見識到重建的老城,美麗但是也有點淒涼;初秋𥚃,微風在石磚路上飄著濃郁的古意,彷彿蕭邦輕悄的彈奏他的音樂,如悄語如低泣,神奇的引領我去看他的心,感受他對華沙,對波蘭那份綿蜜不捨的愛。
歐洲出產音樂家,他們也很能疼惜他們。華沙的機埸取名蕭邦機場,(他們的伏特加酒也用蕭邦大名);捷克航空公司,降落布拉格時,我們聽到史梅塔那(Smetana)的音樂—「我的祖國」,在西西里島的Catania城𥚃 ,我也看到Bellni (貝里尼)公園;也許音樂家敏感的心,更懂得疼惜自己的家園、國土。
蕭邦(Chopin )的音樂,如史詩,總是在輕柔的低訴𥚃,撩起鄉愁與哀怨,在亢奮的震撼中,勾起人性的爭執。
大部分人都聴過蕭邦要去法國時,他帶了一把波蘭的土,雖然他20歲就離開波蘭,也一直沒有再回去,但是他對波蘭的情與愛,卻是動人的。
蕭邦小時候就是「天才兒童」,所以父母特別從華沙郊區帶他到華沙市( Warsaw)學音樂。他的音樂學校,就在華沙老街上,住家也在華沙大學旁。
現在華沙最吸引人的old town 上的大街,想來應該就是蕭邦當年遊玩的厝邊頭尾吧。
華沙這條老街,的確很美,尤其走到街底,看到那顏色綺麗的古建築及皇宮,只覺得美得很不真實。
不過,那確實是不真實的美。華沙是個命運多舛的城市,從古至今,經過多次的被侵擊被破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一個城市約85%都被納粹炸平,但是,多次的侵犯與破壞,卻沒有打倒它,終究還是站起來,也重整旗鼓。
美麗的老城,據說全是依古街再建的,但是它卻重建得仍然古雅迷人。
老城區其實就是一條以前皇家出巡走的大街,但是這大街可是包含許多歷史。有現在的總統府,有大門古典好看的華沙大學,有現在已經是博物館的當年的舊皇宮,還有許多「偉人」「名人」的雕像,當然也有教堂及音樂廳。略為走離大街,就可以走到蕭邦的博物館,這𥚃常常會有音樂會。但是我最想看的,是蕭邦的心。
蕭邦20歲離家後,幾乎都是住巴黎,他跟女作家喬治桑(George Sand )的愛情,在文史上,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故事。蕭邦有名又流傳的作品,大都是在他們波瀾洶湧的情海掙扎中譜成的。只是,轟轟烈烈的愛情,並没有治癒蕭邦嬴弱的身體,他還是在1849年,39歲時離世了。
蕭邦快離世時,找了他的姐姐來照顧他,當時世局有點亂,蕭邦一來怕被「活埋」,二來也因他太愛他的家園,因此要求他的姐姐,將他的「心」帶回華沙,放在他們家人常去的教堂( Church of the Holy Cross )。他的姐姐很厲害,竟然可以將他的心放在一個大「酒罐」𥚃,避開俄國人的監看,走私回華沙。讓這顆愛心,永留華沙。
華沙有另一個名人—居里夫人,跟蕭邦一樣,生在華沙,也是二十多歲就離開華沙而去法國留學,居理夫人(Marie Curie)得過物理及化學兩個諾貝爾獎,也是在法國去逝,但是她卻沒有蕭邦這樣多愁善感的心,留下這樣動人又浪漫的故事。
雖然蕭邦這麼「好心」要回家安養,但是初始並沒有被好好的對待,他的教會對他跟喬治桑的戀情不能接受,也因此將他的心亂丟,一直到1945年,快一百年後,才正式將這顆愛心帶回家,真正讓他實現他的夢想:「Home Is where the heart lies」。
現在華沙充滿了蕭邦的氣息,路上有蕭邦的座椅,有蕭邦愛吃的餐廳及menu,在離老街不遠的Lazienki Park and Palace 公園入口,有一個很大的蕭邦銅像,夏天時,每個星期日,都會在那裡有free的蕭邦音樂會。
蕭邦的愛與情,與他大都是鋼琴曲的音樂,迷漫在華沙的老街上,而他那顆聖潔、愛家的心,更是永遠的被守護在他「心」愛的華沙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