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隆
e-十月的伊斯坦堡
藍得像土耳其藍
Anatolia 浩瀚無際的天空
藍得像土耳其藍
Bosporus 海峽的粼粼波紋
藍得像土耳其藍
Topkapi 皇宮的花彫瓷壁
藍得像土耳其藍
Hagia Sophia的圓穹環柱
藍得像土耳其藍
Grand Bazaar 的地氈圖案
藍得像土耳其藍
超越色調也超越光譜
土耳其藍 是
斑駁歲月的藍
還樸歸真的藍
掩卷沉思的藍
乘風欲去的藍
塵埃落定的藍
緣起緣滅的藍
是印象也是想像
土耳其藍 是
一種懷古
一種輝煌
一種視野
一種心境
一種祈願
一種寧靜
一種神秘
十月的伊斯坦堡
藍得像土耳其藍
藍得
高處不勝寒
** 伊斯坦堡 ( Istanbul ) 這座城市,成為人類定居點大約有三千年的歷史了。西元前7世紀,希臘人在此建立了殖民地。西元前196年,被羅馬共和國征服,稱為拜占庭 ( Byzantium ) ,直到330年,更名為君士坦丁堡( Constantine),是東羅馬帝 國的首都,直到1453年鄂圖曼入侵,君士坦丁堡陷落。此後君士坦丁堡成為鄂圖曼帝國的首都。在16世紀,這座城市人口約70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時,首都從君士坦丁堡遷往安卡拉(原名安哥拉)。1930年,「伊斯坦堡」成為該市土耳其語中唯一的官方名稱,取代了傳統名稱君士坦丁堡。
** 土耳其藍(Turquois)是一種介於綠色與藍色之間的色彩,起源於綠松石這種寶石,這種石頭最早由土耳其傳入歐洲,因此得名「土耳其藍」。這種色彩,宛如湛藍的土耳其天空,恬靜而神秘,像一首優美的詩篇,悠遠而動人。
土耳其是一個擁有豐富歷史和文化的國家,常年經歷戰爭與動盪,這使得人們對土耳其的印象更多是紅色或綠色。然而,當你走進這個國家,你會發現土耳其的確是一個以藍白色系為主的國度。無論是藍天碧海,還是著名的藍色清真寺,都讓人感受到這裡海天一色的美景。
土耳其藍不僅代表著一種顏色,更是土耳其人民的精神象徵。這種顏色在土耳其藝術、建築和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象徵著和平、純潔和永恆的美麗。無論是出現在的奧斯曼地毯上,還是在現代的藝術作品中,土耳其藍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土耳其藍,是一種源自自然的奇跡,一段跨越千年的歷史,一種深入人心的文化象徵。這種色彩,通過土耳其的景觀、建築和人們的生活,訴說著這個國家的故事。如今,土耳其藍在現代藝術中的應用,更是讓這一傳統色彩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成為藝術家們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 (整理自嘉物好站 Chiawoo)
** 安納托利亞(Anatolia),也稱為小亞細亞(Asia Minor),是位於亞洲西端的半島。它北臨黑海,南接地中海,西靠愛琴海,其東部邊界通常由東南部的托魯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界定。該地區大致與現代土耳其的亞洲部分相當。
由於地處亞洲與歐洲交界處,安納托利亞自古以來便是各種遷徙和征服的關鍵地區。歷史上,它曾經歷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十字軍、蒙古人以及帖木兒的突厥軍隊的入侵和占領。最終,奧斯曼帝國在15世紀完全控制了這片地區。自1923年以來,安納托利亞的歷史與現代土耳其的歷史密不可分。
博斯普魯斯海峽(The Bosporus or Bosphorus Strait),又稱伊斯坦堡海峽,是一個介於歐洲與亞洲之間的海峽。它長約30公里,最寬處約3,700米,最窄處約700米。 博斯普魯斯海峽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即隔著博斯普魯斯海峽與小亞細亞半島相望,是黑海沿岸國家出海第一關口,也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因此,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必須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才能前往地中海。
Hagia Sophia,officially the Hagia Sophia Grand Mosque(Grand Mosque or Blue Mosque 藍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堡的清真寺和前教堂,是重要的文化和歷史遺址。這是東羅馬帝國在該地連續建造的三座教堂中的最後一座,建於西元537年。從西元360年到1453年,該地主要用作東正教教堂,但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與1261年之間曾短暫作為拉丁天主教堂使用。1453年奧斯曼帝國征服君士坦丁堡後,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將聖索菲亞改為清真寺,並加入了伊斯蘭建築元素,如尖塔、米哈拉布(朝拜凹室)和米姆巴爾(講經壇)。1935年,改為博物館,象徵文化與宗教的和諧。2020年,土耳其政府頒布法令,將聖索菲亞再次改為清真寺。它仍對遊客開放,既是一個宗教場所,也是一個歷史遺址,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 這座標誌性建築展現了拜占庭建築的精髓,並對世界宗教和建築傳統產生了深遠影響。它作為教堂、清真寺和博物館的獨特歷史,反映了該地區的文化與政治變遷。
Hagia Sophia Church鑲嵌畫。這幅鑲嵌畫位於西南大門的鼓室,來自944年,它在1849年復修工作時被發現。鑲嵌畫上的聖母坐在沒有椅背的寶座上,雙腳安放在以珍貴小石修飾的台座上,兒童時代的耶穌在她的膝上,他的左手拿著卷軸,給予祝福。站在聖母左方的是身穿禮服的君士坦丁一世,他把城市的模型送給聖母,在他身邊的文字提到:「聖人及偉大的皇帝君士坦丁」。
托普卡匹皇宮(Topkapı Sarayı,土耳其語是「大炮之門」之意)是伊斯坦堡的一座皇宮,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是鄂圖曼帝國蘇丹在城內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是昔日舉行國家儀式及皇室娛樂的場所,鄂圖曼帝國在1921年滅亡後,改成博物館,現今則是主要的觀光勝地。托普卡匹皇宮是鄂圖曼建築的代表作,包含大量的瓷器、官服、武器、盾牌、盔甲、鄂圖曼細密畫、伊斯蘭的書法原稿、壁畫以及鄂圖曼的珠寶寶物。托比卡皇宮與鄰近的其他歷史遺產同屬「伊斯坦堡歷史地區」,該區在1985年成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世界遺產,托普卡匹皇宮被描述為「鄂圖曼帝國時期皇宮的表率。」
伊斯坦堡的大市集(Grand Bazaar,大巴扎)是這座城市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有超過50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市集之一,設有旅館、咖啡館和各式商店,是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館,也是伊斯坦堡最具活力和色彩的場所之一。這座龐大的建築群佔地45,000平方米,擁有61條有蓋街道和超過4,000家商店,展示各種工藝品和產品,包括香料、陶瓷、珠寶到絲綢織物、皮革製品和地毯。每天吸引25萬至40萬名訪客。2014年,大市集以每年9,125萬名訪客被列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