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芬+部份ChatGPT

紀念FDR (羅斯福總統)逝世80週年(1945年4月12日逝世)

1945年4月1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際,美國第32任總統FDR於喬治亞州的Warm Springs辭世,終年63歲。他的逝世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但他的遺產,源於大蕭條與戰爭的淬鍊,至今仍深深影響著美國社會。八十年後,那位於喬治亞州,在亞特蘭大南方約七十哩的山丘小鎮溫泉(Warm Springs),是羅斯福鍾愛的「小白宮」(Little White House),依然屹立,仍然是很多美國人懐念他,也是他的領導力的象徵與紀念館,這幾天,很多紀念他的活動,讓我想到這個小木屋,想到這位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大人物。

1921年,羅斯福罹患小兒麻痺症,從此下半身癱瘓。對許多人來說,這場病可能意味著退出政治與公眾生活,但是羅斯福沒有; 他尋找希望,而這份希望,讓他在喬治亞州的溫泉鄉,找到基地,找到規劃出往後政治理念的藍圖,也為他「殘怯」的人生,找到新的方向。

1924年,羅斯福首次造訪Warm Springs,因為他聽說當地常年八十度左右的溫泉水,可以「治療」他的小兒麻痺症,他期盼當地天然溫泉的水療,對他的病情有所幫助。然而,那暖和的溫泉水,雖然對身體的復原有限,但是,那廣濶的土地,對心靈的療癒,卻是深刻而長遠的。他在這裡與當地農夫、鐵匠和窮苦居民交流,觀察他們在貧困中堅持生活,人民這份生命的韌性,讓他深受感動。

他不僅僅是個遠道而來的政客,而是成為當地人眼中的「自己人」。他與孩子釣魚、與居民一起上教堂、在集市中與人交談。他在這片紅土上認識了真實的美國,也是在這裡,他未來施政的構想漸漸成形。也是在這裡,他整頓好再從政的步伐,回去競選總統。

1933年羅斯福就任總統時,美國正陷於空前絕後的大蕭條。失業率飆升、銀行倒閉、人民陷入絕望。但羅斯福帶來了希望,他帶著在喬治亞州學到的同理心與生命力,提出了一系列被稱為「新政」(New Deal)的改革計畫。

新政中如平民保育團(CCC)、農業調整法(AAA)、聯邦緊急救助署(FERA)和農村電氣化管理局(REA)等政策,都是他在喬州觀察到農村的困境,並與當地人互動受到的啟發。喬治亞這片土地不僅給予了羅斯福身心的療癒,也讓他體會到,政府的角色不只是管治,也是責任。

尤其農村電氣化計畫,使無數喬治亞州與美國南方的家庭第一次擁有電燈、電扇與冷藏設備,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提升了生活品質。

1935年,羅斯福推動通過《社會安全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為美國建立了首個國家級社會安全網,保障退休人口、失業者、傷殘人士及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至今Social Security System 仍是美國人重要的社會福利制度。

這項立法是他政治生涯的里程碑,而它背後的精神根源,來自他親眼見證貧苦百姓的無助。他理解,脆弱並非來自個人失敗,而是社會體系缺乏保護。他自己的身體限制、以及在喬治亞州與弱勢社群的交往,促使他打造這個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尊嚴。

在任內,羅斯福多次重返溫泉。他在當地蓋了一棟簡樸的小白屋,𥚃面設施簡單樸素,有一個溫馨的火爐(fireplace),坐在這𥚃,他發表多次fireside chat,鼓勵當時在戰爭與經濟蕭條下擔心受驚的美國人,不要害怕、不要氣餒,也是在是他施政期間,這個被暱稱為「小白宮」的小木屋,為他也為美國人帶來勇氣與希望。這裡不僅是他休養之地,更是政策構思的起點。

在羅斯福生命𥚃,Eleanor Roosevelt 是他的太太,也是他去世後,為他完成更多理想的偉大女人。但是,在他心底深處,除了母親及太太外,應該還有一個美麗的女子,露西(Lucy Mercer Rutherford) 從年輕就跟他相愛未能相守,卻在他晚年時與他相伴到最後一刻。她原本是羅斯福妻子Eleanor Roosevelt 的社交秘書,後來與羅斯福發展出深厚情誼,甚至在他罹患小兒麻痺之後仍不離不棄。雖然這段關係曾導致家庭裂痕,但多年後,露西重新出現在他的生命裡。1945年4月12日當天,露西正在小白宮中,與羅斯福共度午後時光,當時正是緣由於她的介紹,請來畫家為他作畫。羅斯福在畫像未完成之際驟然離世,留下的,不只是那幅永遠無法完成的畫像,也是一段柔情而深沉的情感回憶。

1945年4月12日,正當他在小白宮中坐著畫肖像時,突然中風身亡。他的生命在他最愛的地方劃下句點。這幅未完成的畫作,現在仍然保存在小白宮𥚃,讓人看了引起無限的遐想。我有幸在很多年前,在雅爾達參觀他跟史達林、邱吉爾開會的屋子及圓桌,那是1945年二月,克里米亞的冬天仍然嚴峻,羅斯福抱病參加雅爾達會議,回家不久便去小白宮休養,沒想到那𥚃卻成了他最後的住家。而我在參觀過雅爾達會議的住處後,特別再度去參觀他的小白宮,看到這幅畫,便想到那個坐在輪椅上的巨人,在那歷史性的圓桌上或許仍然英武,但是在那幅畫上,卻是有蒼桑無力的感覺,歲月無情啊!那年的四月他離去了。

今天,羅斯福的影響依舊深遠。他的社會安全制度仍是美國社會福利的基石,他的新政重塑了聯邦政府與人民的關係。他的政策不僅改變了經濟結構,更改變了國家對「公平」的定義。

在喬治亞州,他的足跡被珍藏於溫泉的「羅斯福溫泉復健中心」和小白宮中。每年都有無數訪客前來,見證一位總統的靈魂安放之地。館內仍展示著他過世時未完成的肖像畫,還有他曾用過的座車、手杖及日用品。那是一段未竟的旅程,也是一幅永恆的記憶。

在紀念羅斯福逝世80週年之際,我們不只是緬懷他的政績,還會記得他成為那樣一位總統,是因為他願意傾聽,他願意從一個紐約上州的富家子弟,來到喬州的鄉下,與那些完全跟他生活不一樣的小人物交流,他在喬治亞州看見了真實的人民生活,這可能也讓他體會到,領導的本質,不是發號政令,而是為人服務。

他雖然曾經富貴,但是也經歷鍛羽,他願意放下富貴的外衣,帶著傷痕與柔情來到民間,用心了解人民的生活,正是因為動蕩的時代,給他發揮的空間;,他是第一個做超過兩任總統的美國總統,在第四任期不久,便離世,但是也因為他個人的人生際遇及國家的起伏動盪,造就他的不平凡,如此深刻地觸動了國家的靈魂。

喬治亞州的溫泉小鎮,一個看似與羅斯福南北生活不交集的地方,卻是他「重生」與「再生」的地方,也是他「往生」的地方,是傳奇也是流傳好故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