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峰
隨筆一:談「辦活動」
看到孟松新會長及夫人為年刊及年會絞盡腦汁,一方面為筆會高興,有了年青生力軍接棒,一方面也有些不捨,使我連想到了一些往事,和年輕人分享、見證。
85年時,我負責教會的靈修組,有天和另兩個教會的長老在家裡客廳開會,決定舉辦聯合靈修會,共同推薦王守仁牧師來講「羅馬書」。推舉我籌辦請牧師、租場地的事宜,我不做二想就一口答應。
我著手進行,一切就緒,開始發佈消息,等待報名。時間逼近時,我祗收到二家報名,想知道其他二個教會的情形,得到的回答是他們目前想建堂,沒有辦靈修的打算。
我這個菜鳥同工開始著急,晴天霹靂如何處理?
有天我站在廚房的水槽洗碗,水哇拉哇拉的響,腦袋也飛快的轉動—假如辦不成,我得算算要賠償Warwick Center 多少錢(至少得付80%的訂金),算算大約二萬美金,這不就是之前差點要買的一塊刻有甲骨文的、手掌大的古董的價錢,(沒有買成的原因就是因為清澤將去中國講學,可能在那邊可以找到更好的,所以我們決定等他回來再去買回來。)
我轉念一想:如果這次用二萬元可以買到「明白上帝的道」,人少不要緊,至少我得到了又有何妨。釋懷了、通透了,不再有煩惱。(後來才發現我們的人較少早日報名的習慣,其實最後也達到80%以上的人參加。)
靈修會開始不久,我問牧師:「為什麼每個教會的同工都會做得這麼辛苦?」
再來的幾天,通過與上帝的對話,及事件的發生,上帝給了我最好的答案!
王牧師見証說:他在成大念書時,有一次一個美國牧師去台灣做巡迴佈道,臨時找他當翻譯,他想我的英文不好怎麼翻?牧師問:「你可以把嘴巴給主用嗎?」,結束第一場佈道會後,牧師就告訴他,這趟台灣巡迴佈道你就當我翻譯吧。
真的,當我們肯給上帝用,就會成為祂的器皿。
Warwick Center的場地很大,我一向路癡,卻得從頭到尾一個場地一個場地的走一圈,-直都和主對話求祂帶我走,也就一切順利,直到靈修會結束,大家相繼的離去。當我要回到我的宿舍時,踫到從Brooklyn來的左媽媽一家人在等人pick up,我告訴他們會有人來接,才說出沒多久,遇到Paul,他卻告訴我是開小車來,無法送。我差點昏倒,此時大部分的人都已離去。我真的想哭 :「主啊!救我!」
忽然看到正憲兄開了一台SUV來。我說:「正憲兄,我們都結束了,你怎麼現在來?」他說:「我不知道怎麼忽然想來看看!」他就是從Brooklyn 來的,我請他帶左媽媽一家回Brooklyn, 他也爽然答應。
做上帝的工有苦嗎?為上帝奉獻做祂的器皿,自然有從天而降的聖靈在做工!我真是經歷了一次與上帝同在永身難忘的經驗!!
隨筆二:談「玉」
常常聽說玉會找人?聽過嗎?真的?
昨天惠香與孟松午餐後來家裡閒聊,惠香談起她曾經買過一個很喜歡的玉戒指在父親50歲生日時當禮物送他,父親59歲時過世,在整理父親東西時,一看到這個戒指,當惠香想要提起拿這個戒指作個紀念時,媽媽已經把它戴在手指上了,惠香也就沒有再提起這個念頭。多年之後有一天媽媽托朋友帶一箱東西來美國給她,一打開皮箱就看到這個玉戒指,以為是母親知道她喜歡要給她的。沒想到在台灣的母親卻翻遍了全家上下一直找不到戒指,原來是無意間掉入皮箱裡。當初,喜歡上這個戒指,才買來把它送給了父親做五十歲生日禮物,如今卻又無意間回到她的手上。
古人說玉會保身。當我母親年邁,日漸衰老時,我常抽空回台陪她住一兩個月,有一天堂妹,秀珠,帶一個玉鐲要送給母親戴在手腕上,可以保身,因為常聽老人家跌倒了,玉破人沒事,媽媽卻不肯帶,還給堂妹。堂妹就要轉送給我,我想想後告訴她:「不能接受這麼貴重的禮物,我應該自己去找才對。」
過了不久回到紐約,六十歲生日當天我們夫妻倆享用中餐後,來到一間常去的古董店逛逛。沒想到老闆張軍一看到我就說:「李太太,伸出妳的手,帶上這個我替妳買回來的玉鐲。」我心一震:「他怎麼知道我在找我的玉?」可是我的內心卻在想:「他怎麼在動我的腦筋去找一個這麼貴的玉鐲要來賣我?」不帶還好,帶上就拔不下來了,因為我的手骨大,會有點困難,手會很痛。其實我也一看就喜歡它了,也懶得去動它,它已經是我的一部份。六十歲生日那天我的左手就多了一個玉鐲,如今己過了21個年頭。當我心情好時它就特別的綠、特別的亮;生病時它會讓我知道,我要多打幾套拳,多下功夫去除病魔。
George 是我們的一個蘇俄裔太極拳學生。有一天帶他去「采豐堂」買塊古白玉,這塊玉牌是塊絕品,帶在他身上卻發生好多的故事,弄到他夜夜難眠。古玉的主人晚上都會來找他,他也知道他怎麼死的,他還可以畫出他的衣著,是戰國時代的武將(和西安出土的兵馬俑蠻相似)。他不敢再戴了,要換我常戴在身上的雙魚白玉項鍊。我們祗好帶他去「釆豐堂」跟老闆說明後,讓他換一塊新玉。
過了一陣子George沒有再Complain, 直到有一天他又感覺氣不通,平靜不下來,我想到我身上的這塊白玉可能適合、幫助他,我終於把我身上的雙魚白玉項鍊(有人鍳定過是以前尼姑擁有的)拿下送給他當禮物,因為他一直喜歡這塊,我也曾經告訴他,有一天有個適當的時刻會是你的,希望他可以得到保佑。
耳際響起耶穌的教導:施比受更有福的歌章,也很高興為我這塊[雙魚白玉]找到了它的主人。
隨筆三:談「生活與宗教信仰」
我生長在一個父母不同宗教的家庭裡,母親一出生就失去了媽媽,所以從小都是在小叔家或奶媽家受到愛護長大。後來上台南的長榮女中受基督教的薰陶教育,基督的信仰變成她生活中堅強的依靠,畢業後唸台大醫院附設的第一期「產婆班訓練」,「產婆」成為他的職業,在那裡她遇見了當建築師的父親。
父親是台北內湖的望族,內湖有許多有名的大廟堂,如碧山巖…,許多都是他們家族贊助的。記得小時候每逢過節,全家一定要去一個個的廟裡朝拜,吃和尚供我們的涼水及齋食。
拜佛的父親愛上基督信仰的母親卻沒有受到阻礙,因為祖母特別疼這個大兒子,在包容的大愛下接受娶基督徒為大媳婦,而且叮嚀父親要尊重母親的信仰。在生活裡逢年過節拜拜,母親也學會準備牲禮讓家人拜拜,只是她從沒拿香跟著拜。這就是從小我認識的生活與宗教信仰。
禮拜天我們七個兄弟姐妹都要上教堂做禮拜,父親卻到對面的廟宇拜拜聊天。家裡常有教會的聚會,父親常會找機會和牧師討論許多基督信仰,常都會不歡而散。我們做子女的都學會「居中間」,雖然也當主日學老師,卻沒有一個敢受洗成為基督徒。
1976年的某一天,我忽然告訴在紐約教會的王成章牧師要受洗。先生是長老,兩個小孩也都受幼兒洗多年,我問牧師要考試嗎?我知道王牧師要給我壯膽,說不用了。我卻眼淚直流不知所然,內心的掙扎「想著我要背叛父親,就要和媽媽同國」,一直以來內心的捆綁一下就脫線了,對父親的內疚強到淚水直流,想到最疼我的父親一定會很失望,不知如何是好?
果然是這樣,在父親眼裡,反正你是嫁人了,隨妳吧,而且在日後的談話中,偶爾會說你們基督徒…,
有一年父親來美國分財產給四個兄弟,聽說每人有一本厚厚的「林家族譜」(確信會認祖歸宗、代代相傳、拜香)及一套佛書才能得到為數不低的財產。他認為年紀大了交代後事,可以回到台灣安享晚年。
他和媽媽在台大醫院的廣場練氣功及靜坐,有一天他站著練功做到一半,突然昏倒在地。母親雖然驚慌但坐在旁邊靜靜的禱告,求主醫治。過了約莫半小時血從耳朵流出來,送醫後發現腦袋裡的血全流出來救了一命。但是日後有了後遺症,常常會不經意的昏迷倒地,母親也學會幫她應付休息。後來生病住院後變得走路困難,有一天大姐教會請來一個牧師替父親做禱告醫治,求主讓他走路,他真的自己走完了家裡的長廊走道,很高興有這個體驗得到聖靈的醫治。牧師就邀請他下禮拜可以來教會,我會再醫治。然而一個禮拜過後,他卻告訴母親:「我才不去教會」而作罷。之後他的健康走下坡,常常進出台大醫院,有一天他自己獨處時來了一位好心的、說國語的志工來和他聊天,忽然問他:「老伯,你要受洗嗎?」父親答:「要」,「那我來安排下禮拜這個時候請我的牧師來跟你受洗。」
之後,他告訴我母親及大姐,但兩人都不相信是真的,不可能的。下禮拜時間到了我父親告訴我大姐。:「今天我要受洗了,我要洗澡乾淨才可以。」大姐正在想父親這麼高大不好幫忙洗澡?父親就說:「不然請護士來擦乾淨。」父親真的在台大醫院受洗了,然而沒有一個家人肯相信此事。後來父親出院了,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訴我的三弟,指著拜拜桌子:「以後你要拜祖先,但不要拜我了。」隨後,拿印章要我母親將他的受洗藉送到南港教會註冊入籍。他把入籍成為基督徒一事辦完之後,過沒幾天他就離開世間。林家的大家長在教會裡舉辦基督教葬禮,家族都來參加,後來四叔也成為基督徒到94歲離世。
後記:
週末家裡來了一對夫婦從台灣來要送唯一的女兒去賓州唸大學。在這個節骨眼的時候宗教及生活使我想起了許許多多的回憶。兩年前兒子及媳婦送大孫子去念大學,同樣的情形下,因為我們是基督徒,所以告訴孫子你已經長大獨立,自己在外一切要靠上帝的連結、有依靠、我們隨時替你禱告,求聖靈的幫助保佑。但是朋友是信媽祖的,所以我也告訴他們一切要求媽祖保佑放心的將女兒留在美國唸書。
80歲,那年當上基督徒長輩會的會長後-對信仰的體認更堅定,當人把人生的道路定妥後,生命的價值可以推至另一個頂峰。人的一生就是照造物主的上帝為你受造的計劃去運行,雖然行過死蔭山谷也不怕,因為有祂的杖在扶持我。常常和兒子在電話中交談、分享,信仰的道路,兒子很孝順常會在百忙中給母親問安,我知道他最想知道的事-就是媽媽有沒有滿足快樂,所以我都會告訴他,我每天給主用,照祂的旨意行事,有聖靈給我力量,所以內心充滿快樂。同時也叮嚀他和上帝連結給主用,有上帝的幫助在祂所做的每一件事上。確信他不能驕傲,自以為能幹,要謙卑、行公義在每件事上。兒子是哈佛醫學院外科部的副財務長,他告訴我最困難的事是:在疫情間開刀次數減少所有醫師的薪水要減少,他看到一些老教授時很難啓齒。知道兒子的個性-謙卑、正直、禮讓-真的是一個苦差事呀!
我因為天天和上帝同工,有聖靈的幫助,可以生活在有如天堂般的快樂。我知道這樣活著直到有一天會去和父母相見。
宗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