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賀筆會永久會員黃文局先生出版新書《世局》。黃文局先生在紐約經商超過40年,2016年結合台灣各界旅外人士在華府創辦「Global Taiwan Institute (GTI)全球台灣研究中心」,他以身作則捐了兩千萬美金,是美國以台灣為研究核心、規模最大的智庫。2023 年在台北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Taiwan Inspiration Association (TIA )台灣勵志協會」,致力於扶植青年、壯大台灣、強化台灣民主價值、深化台灣與世界的連結。黃文局先生在2022 年出版「大局」,傳授他征戰紐約商界40年的撇步。今年出版新書「世局」,借鏡猶太史,走出台灣自己的路。11/17 黃文局先生在台北有新書發表會,邀請筆會的朋友一起參加。

直播:TIA和鏡電視 11/17(日),14:00開始直播
時間:11/17(日) , 13:30入場,14:00活動開始
地點: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感恩廳】,(台北市忠孝東路3段1號億光大樓2樓)

致詞者:
黃文局(作者),藍弋丯(作者),
陳唐山 (前外交部長,總統府秘書長),
陳良基 (前科技部長,台大校長),
王美花(前經濟部長),
謝金河(名人),陳玲玉(律師),
鄭政秉(教授),陳冠廷(立委),
苖博雅(議員),楊斯棓(醫師)

發表會回顧

黃文局先生的新書《世局》發表會及記者會。現場氣氛熱烈,來賓踴躍參與。TIA和鏡電視對活動進行了全程直播,使更多無法親臨現場的朋友能夠參與這一盛會。

黃文局先生致詞摘要:

今天終於完成了數十年來的宿願,「世局」一書終於問世!

把將近20年陸續發表的關於猶太人的文章,交由藍弋丰整理,串聯,藍弋丯進一步研究,配上活潑的漫畫,巧妙的把我的文章,摘要成精簡的「大局觀」,作為每個章節的結尾。讀者很容易抓到精髓,生動易讀。否則,在浩瀚的資料,梳理出脈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天的新書發表會,幾乎所有的朋來捧場,並且上台助陣!如陳唐山,陳良基,王美花,謝金河,陳玲玉,鄭政秉,陳冠廷,苗博雅,楊斯棓等。其實,還有很多大咖如陳雅琳,蔡滄波,瑪法達,江耀宗,陳貴賢,黃月桂,譚耀南,蔡致中,于北辰,卓冠廷,陳乃瑜,戴瑋姍等,都礙於時間的限制,無法請他們致辭,實在遺憾。

總之,此書的目的是向猶太人學習。因為,猶太人被滅國將近兩千年,至今仍在世界各國,各行各業,發揮極大的影響力,當然值得台灣人學習。

最後要感謝的是圓神出版社的簡志忠董事長,如果不是他與他的團隊,此書不能做得如此精美。

貴人太多,無法一一致謝。作為你們的朋友,驕傲,感念。我一輩子的福氣,再謝!

媒體報導

更多致詞與感言

剪影

謝金河

從大局,世局到文局!一個用生命愛台灣的人!

這個禮拜天在北科大的會場參加黃文局先生「世局」的新書發表會,這是黃文局先生在2022年出版「大局」後的另一本重量級大作。這次由圓神的簡志忠先生出版,全場爆滿的人潮把這場新書發表會的熱情拉升至最高點。

上一本的「大局」講述黃文局一生從商的經歷,說的是傳奇台商征戰紐約40年的辛路歷程。文局兄經商成功,他更熱衷暢遊世界。這次他把一生最精深的對猶太人的研究出版新書,希望台灣人能借鏡猶太人的歷史,走出台灣人自己的路,氣勢更磅薄。

在新書發表會上,文局兄先放了一首代表猶太的歌「出埃及記」,也播了蔡振南唱的「黃昏的故鄉」,他下了一個注解:台灣的歌,悲情!猶太人的歌悲壯!這兩首歌為新書發表會拉開序幕,令在場所有的人動容。

文局兄旅居美國,他從400美元起家,長期支持台灣人在海內外的活動。後來他捐出2000萬美元成立GTI,成為研究台灣的重要智庫。他是我見過最愛台灣的人之一,幾乎是用生命在愛台灣。這次他從研究猶太人到以色列建國,對台灣的未來有很多深層的思考,我非常敬佩!

以色列面積22000平方公里,約台灣一半多,人口將近千萬,但以色列面對週邊威脅的國家從來沒有示弱過,甚至反擊從來下手不留情。以色列說小,比台灣還小,但以色列對全球影響力絕不輸台灣。以色列政黨林立,對內爭吵不斷,但面對外敵,以色列人團結一心,面對戰爭,以色列人爭相回國共赴國難,這一點台灣大大不如。

當天我也是致詞的來賓,我提到台灣必須凝聚主體意識,弄清楚台灣生存與發展的敵人是誰?當天我特別提到一個現象:過去卅年來,台灣每年都派出優秀軍官到美國西點軍校受訓,這些優秀軍官很少被拔擢到將軍,很多人半途被逼退,他們後來都哪裡去了?我請人深入了解。台灣的軍方,外交部駐外人員,心向北京比心向台灣的比率高很多,這才是台灣危機之所在!
<<跳回

翁達瑞

去年底返台,我接受黃文局的邀請,到台灣勵志協會演講,得知黃文局正在進行一本有關猶太人的書。黃文局邀請我為他的新書寫序。

我未曾給他人的書寫序,答應黃文局的邀請有特別的理由。有關猶太人的傳說很多,但真正了解猶太群體的台灣人並不多。對美國的猶太群體,黃文局和我都有第一手的觀察與經驗。

黃文局常年在美國經商,住在猶太人聚集的紐約。因為生意的需要,黃文局跟猶太人常有往來。基於個人的知識好奇心,黃文局對猶太歷史也有深入的理解。

美國有兩所猶太人創辦的大學:紐約長島的葉史瓦大學與波士頓近郊的布蘭岱。前者的創辦者是信奉正教的猶太人;後者則是無教派的猶太人。

我在一九九九年加入布蘭岱大學,直到二〇〇六年才轉任加拿大的毅偉商學院。這七年對我的學術生涯與人生哲學影響至鉅,特別是我對猶太群體的觀察與認識。

在分享我對猶太人的觀察之前,我先介紹他們的學術成就。從一九〇一到二〇二三之間,總共有九百六十五位諾貝爾奬得主,其中有二百一十四位是猶太人的後裔(父母皆為猶太人或至少有一位是猶太人)。

扣除非學術性的和平獎與文學獎,猶太學者的獲獎比例高達二十七%,而猶太人只占世界人口的〇.二%。兩者的差距高達一百三十五倍。

多數人將猶太學者的成就歸因於天生的高智商,但我認為這個解讀過度簡化。沒錯,這些獲頒諾貝爾獎的猶太學者都很聰明,但智商不是獲獎的保證。

根據我的觀察,猶太人的學術成就,甚至在其他領域的成就,背後有三大因素:重視教育、家庭價值、與互相提攜。

重視教育:猶太人普遍重視教育,而且有統計數字為證。根據一份二〇一六年的報告,全球猶太人的識字率為九十九%,猶太人平均接受十三.四年的教育,擁有高中以上學歷的猶太人高達六十一%。以美國為例,擁有高等學歷的猶太人,百分比為全國平均值的一倍。

家庭價值:猶太人的血緣認定以母系為準,家庭是道德與倫理的傳承工具。猶太人重視夫妻關係,強調男女皆無法獨居,婚姻的價值在子女的繁衍。猶太人的生活準繩就是家庭和平。

互相提攜:除了能力的培養,猶太人更重視機會的爭取,因為有能力的人未必有機會。猶太人重視人際網絡的建立,更樂於互相提攜,而且理由充分:成功的關鍵不在你能做什麼,而在你認識了誰。

我在布蘭岱任教期間,常與同事討論台灣人與猶太人的類似之處,例如重視教育與家庭價值,但不包括互相提攜。

猶太人常給人「團結一致」的觀感。事實上,這個觀感不算精確。猶太人也有很大的內部分歧,但他們不會內鬥。就算猶太人有內部的意見分歧,面對外部威脅時他們仍然可團結一致。

台灣人則給人「勇於內鬥」的觀感,常因個人的利益不同而引發分裂,甚至不惜損及群體利益。不論在政界、商場、或其他領域,台灣人為了私利傷及群體利益的例子不勝枚舉。

就以台灣和以色列的選舉為例:雖然兩國都面對外在威脅,但選舉的樣態完全不同。台灣的選舉常見附和敵國的候選人,以色列的選舉則看不到幫敵國說話的候選人。

在布蘭岱任教期間,我發現一位猶太同事很喜歡台灣菜。我曾告訴他,除了重視教育與家庭價值,猶太人與台灣人還有另一個共同點:喜愛美食。

我的猶太同事欣然同意,卻仍對我表達抗議:「猶太人喜歡台灣菜,但台灣人卻不喜歡猶太菜!」

我則笑著反駁:「波士頓地區有許多台灣餐廳,卻看不到猶太餐廳。如果有猶太銀行家轉行開餐廳,我一定去捧場!」

猶太人可在紐約華爾街當銀行家,沒必要在波士頓開餐廳。反過來說,如果台灣人可以當銀行家,何必開餐廳為生呢?

黃文局在這本書有個期待:猶太人能,台灣人也一定能。

我跟黃文局都有相同的期待,但我沒有他的樂觀。缺乏宗教力量的凝聚,台灣人缺乏互相提攜的胸襟,常因私利互鬥而損及集體利益。

希望黃文局這本書的出版,可引發更多台灣人的反思與效仿,讓台灣人的成就媲美猶太人。


翁達瑞教授
陳時奮/
加拿大毅偉商學院榮譽教授
美國西華盛頓大學講座教授
<<跳回

蔣理容

我十分榮幸的也是TIA群組之一員,但昨天出遠門,缺席了這場發表會,還好,精彩的名家推薦與致詞都透過錄影分享了,還可以反覆收看。最重要的是要買書來看,含金量超高的大作,一定要用心細讀。

楊斯棓醫師曾說:「局叔一生催生過許多英雄,幫助他們打贏沒人看好的選舉戰役。」這是出於以生命經驗、見識、揮灑汗水和努力所凝聚的智慧結晶。

值得追隨和效法,說不定,您也是他催生出來的英雄。
<<跳回